| 开课时间 | 地点 | 价格 |
| 2025-11-23 | 江西南昌 | 1200 |
现代化精益现场的目视化,是头标企业的标配。若要成为行业标竿就必须达目现化化3.0的层级。
1.目视化1.0-可视化; (一)视觉化-大家都得见(二)效率化-大家都会做(三)公开化-大家都清楚,打造讯息公开化为基本原则,尽可能全面,系统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及意图让全体都看得见,借以达到全员自主管理为目的,又称为「看得见的管理」。
2.目视化2.0-规范化; 精益现场的目视化,除了1.0可视化「好管理」,还必须合法合规(国标及安全标准)且一致性的视觉输出,才能符合规范。
3.目视化3.0-系统化;
对外:通过一致化的传播来形成企业的专业形象。便于公众辨别和认同企业理念,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推广。
对内:企业可以通过目视化3.0-系统化,对其行政系统、生产系统、公共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设计规范和统一管理 ,藉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使各部门有效协作。
短期利益
A.确保产品品质稳定
B.缩短生产周期,提高库存周转率
C.创造安全工作现场
D.促进现场精益管理推行
长期利益
A.潜在的问题点及早发现问题点并获得解决,提前防止工安、事故、
品质等损失
B.消除作业浪费,提高日常工作效率
C.管理透明化,达到全员管理
D.避免人为误判或操作失误发生
提高企业的好感度:
企业透过系统一致性、整体化、全方位的理念识别、视觉识别、行为识别的运用,全覆盖强化在社会公众中造成深刻印象。
塑造鲜明、良好的企业形象:
企业形象是潜在性的销售额,是无形的资产,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达到社会公众认同企业经营理念:
VIS通过识别的独特性及一致性,把企业的特征传达给公众,使社会公众能了解、识别,从而接受企业及产品。VI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法,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。
培养员工集体精神,增进内部凝聚力:
员工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,通过VIS的导入,把经营理念及策略内化传播,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现代化精益现场的目视化,是头标企业的标配。若要成为行业标竿就必须达目现化化3.0的层级。
1.目视化1.0-可视化; (一)视觉化-大家都得见(二)效率化-大家都会做(三)公开化-大家都清楚,打造讯息公开化为基本原则,尽可能全面,系统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及意图让全体都看得见,借以达到全员自主管理为目的,又称为「看得见的管理」。
2.目视化2.0-规范化; 精益现场的目视化,除了1.0可视化「好管理」,还必须合法合规(国标及安全标准)且一致性的视觉输出,才能符合规范。
3.目视化3.0-系统化;
对外:通过一致化的传播来形成企业的专业形象。便于公众辨别和认同企业理念,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推广。
对内:企业可以通过目视化3.0-系统化,对其行政系统、生产系统、公共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设计规范和统一管理 ,藉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使各部门有效协作。
短期利益
A.确保产品品质稳定
B.缩短生产周期,提高库存周转率
C.创造安全工作现场
D.促进现场精益管理推行
长期利益
A.潜在的问题点及早发现问题点并获得解决,提前防止工安、事故、
品质等损失
B.消除作业浪费,提高日常工作效率
C.管理透明化,达到全员管理
D.避免人为误判或操作失误发生
提高企业的好感度:
企业透过系统一致性、整体化、全方位的理念识别、视觉识别、行为识别的运用,全覆盖强化在社会公众中造成深刻印象。
塑造鲜明、良好的企业形象:
企业形象是潜在性的销售额,是无形的资产,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达到社会公众认同企业经营理念:
VIS通过识别的独特性及一致性,把企业的特征传达给公众,使社会公众能了解、识别,从而接受企业及产品。VI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法,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。
培养员工集体精神,增进内部凝聚力:
员工是企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,通过VIS的导入,把经营理念及策略内化传播,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壹 目视化管理基础
一、企业为什么要需要目视化
二、目视化对企业的重要性
贰 目视化1.0可视化
一、目视化管理起源及优异性
二、目视化管理的利益及目的
三、目视化管理有哪些优点
四、目视化管理有哪些内容
参 目视化2.0规范化
一、目视化管理操作规范
二、安全色、安全线和安全标志
三、工业管道标识执行规范
四、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
肆 目视化3.0系统化
一、VIS系统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最有效手段
二、VI树的梳理-基储与运用
三、厂区VIS目视化识别管理
四、目视化手册编制
伍 如何推动目视化管理
一、三个目视化管理成败关键要素
二、确立目视化管理推进效益
三、管制目视化管理推进质量
四、以活跃的形式宣传目视化管理
五、目视化管理的原则与手法
六、目视化管理实用工具
行业案例:汽配、电动车、电控、化工、能源、光伏、纺织、食品
形塑企业行象的总经理及行政总监与安环
生产经理(生产主任)
车间负责人
生产线负责人
工程师
工段长
班组长
现场管理人员
生产活动相关的管理人员